锂电池电解液未来发展之路
一、锂电池电解液产业概述
锂电池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电解液主要由锂盐、溶剂和添加剂三种成分组成,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高低温性能以及安全稳定性。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2024 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到 145.4 万吨,同比增长 29.4%。起点研究院 SPIR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将达 515 万吨,未来 6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23.5%。这一增长主要由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持续增长所驱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50% 的背景下,锂电池材料行业需求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全球市场来看,锂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正以显著速度扩张。据 Future Market Insights 预测,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将以 17.6% 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直至 2033 年。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中国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 "一超多强" 的竞争格局 —— 天赐材料市场份额超 30%,稳居榜首;第二梯队为比亚迪、新宙邦,两者市场份额均超 10%;其余市场份额均为 10% 以下。当前,锂电池技术正朝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宽温域应用等方向快速演进,这对电解液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兴起,也为电解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解液企业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引领全球电解液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锂电池电解液技术发展趋势
1、高安全性电解液技术
安全性是锂电池应用的核心关注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等大规模应用场景中。2025 年 3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保证 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和 300 次快充循环后的安全验证。这一标准将在 2026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对电解液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电解液企业正在开发多种高安全性技术路线:
固态电解质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固态电解质将传统液态电解液替换为固态材料,大幅提升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等多种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并存发展。
昆仑新材在固态电池电解质开发上采取 "齐头并进,重点推进" 的发展战略,其研发的硫化物电解质已接近液态电解液性能水平,氧化物电解质实现了 55-800nm 的纳米级粒径控制,成本相比传统方案降低了 30%,预计将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阻燃添加剂技术是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时的燃烧和爆炸风险。华盛锂电在 CIBF2025 上推出的三款电解液添加剂中,就包括创新型多极成膜添加剂,经测试显示其高温存储与低温循环表现优于行业基准。
高稳定性 SEI 膜技术也是提升安全性的关键。宁德时代通过新型电解液设计,在电解液中添加氟磷酸盐和硼酸盐,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显著抑制副反应,使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突破 10000 次,容量保持率≥95%。
2、 高能量密度电解液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核心竞争指标。高能量密度电解液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向实现突破:
高电压电解液体系是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新宙邦推出的 5V 体系电解液具备高安全性能与稳定性能,在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低空经济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国泰华荣近期获得的 "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电池" 专利(公开号 CN119495817A),通过氟代碳酸乙烯酯、1,2,3,4,5 - 五 (2 - 氰乙氧基) 戊烷和硼酸三炔丙酯的协同配合,有效提高了高电压、高比能量 LCO 体系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搁置后的容量保持率及循环性能。
新型锂盐开发是另一个关键方向。相比传统的六氟磷酸锂(LiPF6),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不仅拥有更高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还能显著提升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及耐高温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电解液溶质。2024 年 LiFSI 在电解液中的添加比例约为 1.9%,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性能要求的提升,其需求预计将有明显增长。
高镍三元及富锂锰基材料适配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昆仑新材通过数 "智" 电解液开发模型和技术积累,已开发出 350Wh/kg 以上高镍超级快充电池电解液、350Wh/Kg 以上复合负极 (石墨 + 硅 + 金属锂) 电池电解液、400Wh/Kg 半固态电池电解液以及富锂锰 4.7V 动力电池电解液等多种高能量密度产品。
3、长寿命电解液技术
长循环寿命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对电池寿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解液在提升电池循环寿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原位自钝化 SEI 膜技术是延长电池寿命的关键。新宙邦 2025 年 5 月发布的超长寿命钠离子电解液,通过原位自钝化 SEI 膜技术,实现了循环寿命预期超 16000 次,非常适合储能场景应用。
高精度制造工艺也对电池寿命有重要影响。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通过高精度制造工艺解决大圆柱电池成组工艺难题,该电池在垂直方向可实现 200μm 精度控制,水平方向位置度精准至 250μm,确保传热均匀性;焊接熔深精度达 80μm,超 1500 个焊点实现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工艺过程中潜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风险。
高温稳定性提升技术同样关键。天能电池针对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推出哌啶基与亚磷酸基四氟硼酸离子液组合,提升高温稳定性,使钠电循环寿命从 2000 次提升至 5000 次。国泰华荣申请的 "一种非水锂电池电解液及锂电池" 专利(授权公告号 CN116264321B),通过无 EC 溶剂体系与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改善了高电压 NCM 体系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更佳的高低温性能和常温循环性能。
4、低温性能电解液技术
在寒冷环境下,锂电池的性能会显著下降,这对于北方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和低温环境下的储能应用是一个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电解液企业正在开发多种低温性能提升技术:
新型溶剂体系是改善低温性能的重要途径。国泰华荣申请的 "一种无 EC 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专利(公开号 CN120033326A),通过使用氟代羧酸酯、氟代醚和碳酸酯等有机溶剂(不含碳酸乙烯酯),显著改善了高电压 NCM 体系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
低温添加剂技术也是提升低温性能的关键。华盛锂电推出的电解液添加剂中,有一种通过分子设计精准调控界面反应,原位抑制杂质生成,适配多元电池材料体系,助力突破可靠性平衡的技术瓶颈。
宽温域电解液开发正在成为行业趋势。昆仑新材已开发出超宽温电解液,可以在极寒和极热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比亚迪刀片电池则通过极柱双电子流通道设计降低电芯产热,配合立体流道温控系统实现快充安全,同时也提升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三、中国锂电池电解液产业发展动态
1、政策环境与产业规划
国家层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电解液产业,对高性能电解液应用给予补贴;地方如山东、江西出台配套措施,推动产业链完善和重大项目落地;行业标准持续完善,如 GB 38031-2025 将于 2026 年实施,推动电解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2、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2024 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 145.4 万吨(同比增 29.4%),预计 2030 年达 515 万吨(年复合增速 23.5%),受动力电池和储能需求驱动。竞争呈 “一超多强”:天赐材料份额超 30% 居首,比亚迪、新宙邦超 10%;2024 年 CR5 为 73.8%。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天赐 2024 年销量超 50 万吨,新宙邦参股公司固态电解质已吨级量产。
3、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
垂直整合成趋势,天赐利用现有平台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阶段);材料创新持续,新宙邦钠离子电解液循环寿命超 16000 次;智能化加速应用,昆仑新材通过数智化打通电解液输入与性能输出链路,加快新材料开发。
四、中国电解液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案例
1、天赐材料:电解液龙头,在高能量密度、高电压等电解液研发上有优势,2025 年 3 月发布 5V 体系电解液。布局固态电池三条技术路径,硫化物路线进入中试,计划 2025 年小批量生产;氧化物与聚合物路线优化适配半固态;半固态电解液为卫蓝新能源等提供量产产品。2025 年 7 月,全资子公司与楚能新能源签订协议,供应不少于 55 万吨电解液,有效期至 2030 年,订单金额预计百亿级。产能国内放缓、转向海外,德州天赐 20 万吨项目推进中。
2、新宙邦:领先电解液企业,固态电池材料方面,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均有布局,参股公司 2025 年规划 500 吨固态电解质量产。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循环寿命超 16000 次,适配储能。推出多款电解液添加剂,针对长寿命储能场景有磷酸铁锂补锂电池电解液,攻克高温产气难题。
3、国泰华荣:专注高安全性电解液,获高电压电解液、无 EC 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相关专利。现有电解液年产能 11 万吨,中长期规划 2025 年超 100 万吨,建 1 吨 / 年锂电池电解质中试项目。
4、昆仑新材:TOP5 电解液企业,创新数智电解液开发,打通输入与性能输出关系,加快新材料开发。开发出高镍超级快充、半固态等多款高性能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多路线布局,硫化物中试、氧化物量产,硫化物电导率达 12mS/cm,氧化物成本降 30%。国内产能将破 30 万吨,匈牙利基地 2025 年动工,一期 3.66 万吨 / 年。
5、华盛锂电:电解液添加剂专业企业,CIBF2025 推出三款添加剂新品,适配多元体系,溶剂消耗降 75% 以上。有中镍高电压三元电池解决方案,提升循环寿命与动力学性能,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路线图
1、电解液材料体系创新路线图
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6)为当前主流,但存在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局限;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性能更优,有望成为下一代溶质,需求预计增长。 溶剂:常用碳酸酯类等,生产工艺分 EO 和 PO,PO 主导但受基建应用限制,长期 EO 与 PO 双路线并行,布局双路线企业更易可持续发展。 添加剂:常规单种(如 VC)难满足需求,多功能添加剂成方向,可多方面改善电池性能(如 12 - 冠醚 - 4 优化 SEI 膜等)。
2、 新型电池技术对电解液的影响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提升安全和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高 50% 以上),解决电车续航、安全、补能痛点。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循环寿命超 16000 次(如新宙邦),适配储能;天赐有技术储备及量产条件。 半固态电池:过渡形态,2025 年需求或爆发(全球规模超 38GWh),昆仑、天赐已有相关电解液产品。
3、智能化与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智能化:昆仑新材通过数智化打通电解液输入与性能输出关系,成行业研发方向。 绿色制造:华盛锂电添加剂降溶剂消耗 75% 以上,企业将更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 数字化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天赐等企业在多领域布局,推动生产更高效环保。
六、结论与展望
中国电解液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企业将加大固态电解质、钠离子电解液等领域研发,以匹配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更高需求;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扩大份额;国际化布局加速,如天赐材料推进北美本土化产能,昆仑新材匈牙利基地动工,服务全球市场。
为推动行业持续进步,需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提升原始创新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合力攻克技术难题;加快国际化布局,通过海外建厂、国际合作拓展市场;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健全激励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