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24大电池生产基地+9大汽车生产基地+10大海外工厂
发展历程 比亚迪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95-2003年:电池起家,进军汽车领域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最初主要从事二次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手机巨头。比亚迪通过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和不断的技术创新,降低了电池的成本,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到2003年,比亚迪的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二。同年,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务,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之路。 2004-2010年:磷酸铁锂电池的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尝试 比亚迪在2004年开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这是一种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环保性好的电池材料,适合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比亚迪在2005年成功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量产,并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后,比亚迪又相继推出了纯电动汽车E6、E5、E9等车型,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秦、唐、宋等车型,形成了丰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线。 2011-2019年:三元锂电池的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 比亚迪在2011年开始研发三元锂电池,这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强的电池材料,可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比亚迪在2016年成功实现了三元锂电池的量产,并在2017年推出了基于三元锂电池的第三代双模技术DM3.0,将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降低到了1.5L/100km的水平。 此外,比亚迪还在2018年推出了基于三元锂电池的纯电动平台e平台2.0,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到了600km以上的水平。 2020年至今:刀片电池的革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 比亚迪在2020年推出了刀片电池,这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充电速度快的电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的热失控、热失效和热衰退等问题,同时可以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比亚迪在2020年推出了基于刀片电池的第四代双模技术DM-i,将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降低到了1.0L/100km的水平,并在2021年推出了基于刀片电池的纯电动平台e平台3.0,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到了800km以上的水平。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的优势,打造了一系列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如汉、秦、宋、元、海豚等,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 主营业务
比亚迪当前主要的四大主营业务:汽车、电子、轨道交通、光伏,基本可以对应波士顿矩阵四象限。
汽车: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双高的业务,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快速发展,比亚迪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在2023年已经成为新能源电动车的龙头企业,在全品类汽车销量排行榜中也进入全球前10。其业务已经开始为公司带来现金流,不过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企业需以长远利益为目标,持续投入。 电子:作为比亚迪发展最早的业务,比亚迪电子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行业进入成熟期,增长缓慢,也无需大量投入,其业务可以为公司带来大量的现金流,为明星产品及问题产品提供资金支持。 轨道交通:比亚迪在2016年才开始进入轨道交通市场,当前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但是轨道交通业务还处于快速发展期,有望快速成为下一个万亿产业。比亚迪的轨道交通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推动其成为公司明星以及金牛业务。 财务数据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比亚迪营业收入约为6020亿元,同比增加42%,净利润约为300亿元,同比增加81%,经营性现金流约为170亿元,同比增加216795%;截止到2023年年末,宁德时代总资产为7172亿元,同比增加38%。
24大弗迪电池生产基地 比亚迪自2020年3月发布刀片电池以来,通过弗迪电池成立了超过20家弗迪系电池公司,遍布国内多个城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介绍,弗迪系的每一家公司,既是围绕比亚迪产业优势而生的行星,更是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对外赋能的耀眼明星。 根据公开渠道信息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8月,比亚迪弗迪电池合计规划总产能超过700 GWh,共24个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国内。 其中规划建设产能最大的两个基地为: ① 广西南宁基地,规划总产能动力电池达 70 GWh; ② 重庆璧山基地,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首个刀片电池的生产基地,工厂总投资180亿元,一期二期满产可以达到 35 GWh。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产能为 20 GWh,项目投产后将形成 55 GWh动力电池产能。 九大汽车生产基地 近日,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榜单已经出炉,比亚迪依旧位居榜首,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0295辆,同比增长约98.3%。其中乘用车销量达209467辆,同比增98.59%;纯电动销量达104364辆,同比增81.81%;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达105103辆,同比增118.64%。 比亚迪的工厂分别坐落在广东深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河南郑州等城市,目前已知的工厂共有9个,所有工厂加起来的总占地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不过这9个工厂中目前仍有部分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尚未开始投产。 1、深圳工厂 位于广东深圳的深圳工厂是现阶段比亚迪的主力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比亚迪的大本营,据了解,深圳工厂目前每个月的产能上限为3.5万台左右,主要负责生产比亚迪唐和汉家族车型,日均生产量达到了1100台以上。 2、西安工厂 比亚迪的西安工厂坐落于中国古都陕西西安,是目前比亚迪在产的几大主力工厂之一,由秦川汽车工厂改造而来,现有的一二三期产能可以达到90万辆/年,生产车型为比亚迪秦、宋家族,最近西安工厂已经进入第四次扩建阶段,预计最早会在6月完工,届时产能可提升至100万辆/年。 3、长沙工厂 长沙工厂是比亚迪早期的工厂之一,创立于2009年,目前工厂的现有产能为30万辆/年,此前受到环保风波问题的影响停业了一个月,目前已经恢复生产。工厂主要的生产车型为比亚迪秦PLUS DM-i、宋MAX DM-i、驱逐舰05、海豚、比亚迪D1,比亚迪在收购了猎豹汽车的长沙工厂后,如今也将其改造为星沙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唐家族和腾势D9。 4、常州工厂 常州工厂项目是于2019年才正式落地,总投资额超过了100亿元,工厂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国家高新区,年产能为40万辆/年,主要的生产车型为比亚迪元PLUS和海豹。其中出口到海外的右舵版元PLUS(ATTO 3)就是由常州工厂生产,除了整车生产以外,比亚迪还在常州建设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研发中心。 5、合肥工厂 合肥工厂位于比亚迪CEO王传福的家乡安徽合肥,工厂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规划的年产能为15万辆,目前已投产的车型有比亚迪秦PLUS DM-i和驱逐舰05。据悉,合肥工厂总共分为三期建设,最近二期产线也即将投产,三期产线全数投产后合肥工厂的年产能可达132万辆/年。 6、抚州工厂 2021年比亚迪收购了江西大乘汽车,并对其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成为了如今的抚州工厂,目前该工厂已处于投产状态,年产能最大可达20万辆,主要生产车型为海豚以及即将上市的海鸥。 7、济南工厂 比亚迪济南工厂是新建工厂之一,最初于2022年年底投产,规划为两期建设,目前一期15万辆/年产能已投产,二期15万辆/年产能目前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会在今年6月份投产,主要负责生产宋Pro DM-i、海豚以及即将上市的腾势SUV车型。 8、郑州工厂 2021年开工建设的郑州工厂,在2023年4月6日正式迎来了投产,首台下线车辆为宋Pro DM-i,按照规划,该工厂的年产能将会达到40万辆/年,后续将会投产更多车型。 9、襄阳工厂 襄阳工厂是比亚迪的最后一个工厂,据了解,该工厂项目从签约到“五证同发”只花了33天时间,而土地挂牌到摘牌也只花了2天时间,一期项目已经于2022年4月27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40亿元。 截至目前为止,比亚迪的九大生产基地中,除了襄阳工厂以外,其他八大工厂都已实现投产,整个比亚迪现有的总产能已经超过195万辆/年,而随着各大工厂的后期扩张,预计在今年10月,比亚迪将达成300万辆的年产能。 海外布局情况 近年来,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动作频频,令人瞩目。在欧洲,比亚迪的新能源公交车早已成为城市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凭借其先进的电动技术和可靠的品质,比亚迪公交车为欧洲众多城市提供了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同时,比亚迪的乘用车也逐渐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以其出色的性能和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走向海外历经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分公司试水 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兼欧洲总部,主推电池、电子业务;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第二阶段:商用车出海 2010年,比亚迪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战略;2014年,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顺利通过测试,获得了美国颁发的整车生产资质。 第三阶段:乘用车主导 2021年,比亚迪宣布与挪威汽车经销商合作,将唐EV打入挪威市场;2023年,比亚迪携ATTO 3、海豚、海豹进入匈牙利市场。 第四阶段:整车厂建设 2024年,比亚迪举办了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短短三年多时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就从100万上升至800万。 目前来看,比亚迪海外工厂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 泰国工厂:作为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泰国工厂的年产能预计可达15万辆,专为泰国本地及周边东盟国家市场供应新能源汽车,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2. 越南工厂:规划年产能8万辆,比亚迪在越南的布局着眼于东南亚市场的开发,以期进一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3.柬埔寨工厂:计划中,每年可以组装2万辆电动车。 4. 印度工厂:已投产的印度工厂年产能达20万辆,显示了比亚迪对印度这一庞大市场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承诺。 5. 乌兹别克斯坦工厂:计划年产能8万辆,比亚迪在中亚地区的布局旨在利用当地资源和地理优势,辐射更广阔的区域市场。 6.土耳其工厂:2024年7月刚刚签约。 7. 匈牙利工厂:同样具备15万辆的年产能,匈牙利工厂的投产标志着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深入渗透,为欧洲消费者提供更多环保出行的选择。 8. 摩洛哥工厂:年产能设定为10万辆,摩洛哥工厂的建立将加强比亚迪在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市场占有率。 9. 巴西工厂:预计年产能15万辆,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不仅服务于本地市场,也有望成为南美洲的新能源汽车供给中心。 客户群体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目前主要用于自身品牌的汽车,但也有少量是对外供应,主要供应的客户群体是一汽奔腾、一汽红旗、丰田、福特等。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为1044.8亿元,占比为17.34%。 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集团秉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 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打造出长期、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比亚迪拥有庞大技术研发团队和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前瞻性技术。目前,集团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等核心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性能、安全保护和能源消费等方面的多重跨越,加速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开发出高安全磷酸铁锂电池,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续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难题。通过持续迭代创新,集团推出刀片电池和CTB(Cell to Body)技术。目前,集团在动力电池领域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通过产能的快速提升,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 商业推广方面,比亚迪全球领先的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均已广泛运用于乘用车产品,持续引领全球市场。在商用车领域,集团推出的纯电动大巴、出租车和卡车等绿色交通已在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成功运营。 凭借各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综合协同优势,比亚迪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创新和产品推广,积极推进传统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变革。比亚迪将通过“7+4”全市场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全方位拓展,其应用范围覆盖7大常规领域,即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港口和机场,实现新能源汽车对道路交通运输的全覆盖。同时,集团也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的契机,加推更多新能源乘用车型,以及面向更多细分市场的客运、货运和专用车型,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推动集团始终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的最前沿。
文章来源:新能源创新材料编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