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24年11月6日,由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朱业耘女士在11月7日的太蓝新能源-长安汽车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上宣读了这一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专家鉴定,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与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技术资料,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参与此次鉴定的专家包括: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魏学哲教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单忠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唐明学教授、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周安雄教授级高工,以及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业耘教授级高工。专家们一致认为,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规模化制备技术资料完整,符合鉴定要求,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亮点:三大创新技术 在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上,太蓝新能源取得了显著创新成果: 1.新型复合电解质材料:研发出氧聚复合电解质材料与高性能界面柔性层材料,显著提升极片复合电解质层的制备质量。 2.先进镀膜技术:创新开发了一种复合镀膜技术,成功实现固态电解质在极片表面的均匀沉积,可批量生产厚度小于5微米的超薄固态电解质层,推动了行业生产工艺的进步。 3.无隔膜设计提升安全性:基于上述技术,太蓝新能源开发了具有更高安全性能的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为电池安全性树立新标杆。 规模化生产,成效显著 该项技术已于2023年在重庆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成功销售50MWh,广泛应用于立可、台铃、霓星等电动摩托车品牌及长安绿电家用储能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反响积极。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无隔膜半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不仅具备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更将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增添助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大推广力度,助推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太蓝新能源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使命,推动绿色科技普及,助力行业迈向全电化时代。 文章来源:太蓝新能源,新能源创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