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投资18亿元的益丰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光学材料项目全面启动,标志着益丰新材在高性能光学材料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为长兴岛石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再添“生力军”。 益丰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聚硫醇系列产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打破日、韩等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实现从“硫化氢-有机硫化学品-光学新材料”的全产业链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扭转了我国光学新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将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光学材料乃至新材料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益丰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光学材料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项目投资6.9亿元,计划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第一套装置预计2025年底投产,2026年6月实现全面投产。光学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收18亿元、利税8亿元。
益丰新材成立于2011年,位于山东滨州博兴,致力于成为一家以硫化氢绿色科技应用为主的高科技光学材料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与坚持,公司攻克了高折光学材料“卡脖子”难题,打破日、韩等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与产品垄断,打通了从硫化氢废气到有机硫化学品,再到高折光学材料的绿色创新全产业发展链条,扭转了我国高折光学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延伸光学材料应用终端,深化高性能光学材料产业布局,成功打通环烯烃聚合物工艺路线,改变我国在光学镜头、光学膜等领域原材料被日企垄断的产业链供应格局,对提升国家高性能光学材料的自主保供能力,掌握市场话语权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光学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长兴岛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之一。据悉,益丰新材自主研发的聚硫醇系列产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光学新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实现从“硫化氢-有机硫化学品-光学新材料”的全产业链绿色创新发展之路,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前三,将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光学材料乃至新材料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该光学材料项目总投资18亿元。一期项目投资6.9亿元,计划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第一套装置预计2025年底投产,2026年6月实现全面投产。光学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收18亿元、利税8亿元。
眼镜镜片材料经历了由光学玻璃、CR-39、PC/亚克力、聚氨酯树脂等几代材料的演变,20世纪60至80年代,树脂镜片快速超过玻璃成为眼镜镜片的主要材料。由于镜片折射率增加,会加重其色散现象,降低镜片阿贝数,因此从树脂镜片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材质主要沿着提高折射率、兼顾阿贝数的路径进行改进。 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也就是人们现在常见的CR-39材料,最初由美国PPG公司于上世纪40年代开发,并逐渐应用于眼镜镜片材料,改善了玻璃材料易碎的缺点。CR-39镜片的阿贝数较高,光学性能优异,折射率为1.49,目前已经成为低折镜片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通常在相同度数下,镜片的折射率越低,镜片越厚重,折射率仅有1.49的CR-39镜片势必会给消费者带来配戴厚重的问题,因此寻求更高折射率的镜片材料成为了此后研究的重点。 20世纪70至80年代,亚克力和PC逐渐用于眼镜镜片材料,折射率在1.56~1.60之间,第二代树脂镜片材料由此开启,并成为目前中折射率镜片的代表性材料。PC材料的比重低且抗冲击性能强,但阿贝数较低,仅为29左右。亚克力(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作眼镜镜片材料,成本低廉、方便加工,但是其阿贝数较低,并且抗冲击性能较差。 1987年,三井化学首次将聚氨酯材料应用于眼镜镜片,并命名为“MR“镜片材料,开启了高折射率镜片的时代,即第三代树脂镜片材料。目前,三井化学已经推出了MR-8、MR-7/10、MR-174等聚硫氨酯镜片材料,折射率选择范围可从1.60到1.74,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配戴需求。与传统树脂镜片材料相比,该类镜片材料具有折射率高、色散低、质量轻、耐磨和抗冲击的优点。 同时,在保持高透光率的情况下,材料的雾度指标、紫外线阻隔能力等性能也得到了提升,目前已成为行业高折眼镜镜片的首选材料。各镜片材料的相关性能指标比较如下:文章来源:长兴岛发布、网络、由高性能膜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