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化工研究院和SEI、海南炼化共同完成的“30万吨/年多相结构聚丙烯釜内合金成套技术开发”通过了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及生产的产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是支撑聚丙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之一,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前,该技术在海南炼化30万吨/年环管聚丙烯装置上顺利落地,可实现生产分散(橡胶)相含量大于30%的产品。落地以来,生产了超高抗冲、耐应力发白、低收缩等系列聚丙烯产品,该类产品VOC含量低,总体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聚丙烯产品指标。
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多相阶段加入的大量氢气,会在共聚阶段导致所制备的共聚物分子量偏低,影响聚合物机械和使用性能。 针对这一难点,北化院新产品开发所的科研人员联合SEI、海南炼化,克服重重困难,在短时间内自主研发了非减压脱氢技术,助力高性能聚丙烯产品开发。该技术可在更宽范围内调控橡胶相分子量,进而提高聚合物分子量,从而解决了相关问题。 同时,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相反应器运行周期短的问题,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新型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消除了反应器聚合物滞留和结块的问题,使气相反应系统运行周期延长2倍以上。 技术开发成功后,已许可给镇海炼化等多家企业。未来,技术团队将再接再厉,为中国石化化工新材料板块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5112万吨,产量达到4681万吨。乙烯产业链整体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局面。作为乙烯最大下游产品2023年我国聚乙烯产能达到3210万吨,产量约273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995万吨,净进口量为1260万吨,其主要原因是高端聚乙烯等产品严重依赖进口。预计2024-2025年期间还将新增16套乙烯装置,产能近2000万吨/年。随着未来乙烯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产品结构矛盾将进一步升级,行业亟需开发茂金属聚乙烯、高性能弹性体、乙烯共聚物等高端下游产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为促进乙烯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4年10月22-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2024乙烯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下游高端产品开发与应用等热点内容。具体通知如下:乙烯及下游聚乙烯、乙烯基共聚物,乙烯基弹性体等生产企业、技术研究机构;配套关键设备、催化剂、助剂等;政府园区、金融投资机构等。(注:以上费用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会议期间用餐)
2. 乙烯齐聚制备高级线性α-烯烃技术创新与应用;3. 乙烯高选择性三聚、四聚催化剂及聚合反应工艺开发;5. 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聚合新工艺与催化剂的开发;
文章来源:石化缘科技咨询、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