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投资10亿!一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项目签约

时间:2025-03-25 来源:小编 点击:

投资10亿!一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项目签约 3月20日、无锡创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高性能电池级、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太

投资10亿!一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项目签约

       3月20日、无锡创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高性能电池级、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太湖县政府县委书记朱小兵,县委常委、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智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驻长三角县干招商组组长王彬出席签约仪式。

bf31be38afd91a8e4c4e521bef37089f.png

       朱小兵对项目成功签约表示祝贺,并表示该项目不仅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拥有广阔市场,必将有力助推太湖新材料产业再上新台阶。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凝聚合作共识、共建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太湖将持续擦亮“太好办”营商品牌,强化政策供给、完善要素保障,为项目推进提供最优质、最高效、最精准的服务,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无锡创彩光学表示,企业深刻感受到太湖县的诚意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对双方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对接谋划,为太湖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项目概述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总投资达 10 亿元,将分两期有序推进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 3 亿元,将租赁面积为 8000 平方米的厂房。在这里,将建设 9 条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同时购置分切机、复卷机、打包机等共计 15 台(套)辅助设备。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迅速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聚酰亚胺薄膜产品。

       二期工程则更为宏大,计划投资 7 亿元。届时将购置土地 90 亩,用于建设厂房、仓库、研发楼等设施,总面积约 6 万平方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将新建 20 条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并购置其他辅助设备 30 台(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 3 亿元,每年可为当地缴纳税收 0.15 亿元。这不仅将为太湖县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拓展阅读



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素有 “黄金薄膜” 之称,其具有极为优良的力学性能,抗张强度高,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破裂;介电性能出色,可有效保障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化学稳定性良好,耐酸碱腐蚀;同时还具备很高的耐辐照、耐腐蚀以及耐高低温性能,可在 - 269℃至 400℃的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这些卓越的性能使得聚酰亚胺薄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原子能、电气绝缘、液晶显示、膜分离技术等各个高端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其可用于制造飞行器的耐高温部件;在微电子领域,是制造高性能芯片封装材料的关键原料;在液晶显示领域,能够提升显示屏幕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产业格局:技术壁垒与国产化突围

       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瑞华泰建成国内首条 CPI 产线,产能达 500 吨 / 年;时代新材开发出低介电 PI 膜(ε=2.8),打破了日本宇部兴产、钟渊化学的垄断局面。市场份额也显著提升,2025 年国产 PI 膜市占率从 2020 年的 5% 增长至 35%,电子级领域替代率提升至 22%(信达证券数据)。政策方面,《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将 PI 膜纳入 “关键战略材料”,全产业链获得研发补贴。


       日本宇部兴产(市占率 28%)、美国杜邦(22%)掌控高端 PI 膜(CPI、低介电型),工艺技术壁垒高,如化学亚胺法。全球 PI 膜专利超 1.2 万件,日本占 41%,中国仅 18%(含台湾地区),核心技术集中在单体合成与薄膜制备。


       企业形成梯队,第一梯队的瑞华泰(电子级 PI 膜)、时代新材(导热 PI 膜),产能合计 3500 吨 / 年;第二梯队的国风新材、鼎龙股份(PI 浆料)布局柔性显示基材。2025 年国内新增产能 2800 吨,总产能达 5200 吨,占全球 38%,株洲、东营形成产业集群。

产能释放与需求爆发并存

       2025 年,全球 PI 膜产能达 4.2 万吨,而消费量为 3.1 万吨,产能利用率 74%,供不应求态势延续。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在全球消费量中的占比从 2020 年的 28% 跃升至 45%,成为增长核心。


       2025 年聚酰亚胺(PI)膜市场突破 34 亿美元的核心动因 —— 新能源与柔性电子领域的需求爆发。研究表明,PI 膜凭借其耐高温、低介电、高柔韧等特性,在动力电池热管理(需求占比 32%)、柔性显示基板(28%)及 5G 高频通信(19%)领域形成增长三角。通过技术迭代(如透明 PI、低介电 PI)与国产化进程(国产市占率提升至 35%),我国企业正打破美日垄断,预计 2030 年全球 PI 膜市场将达 52 亿美元(2025-2030 年 CAGR 9.3%)。年复合增长率 9.3%。这场由新能源与柔性电子驱动的 “材料革命”,将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为高端制造提供 “中国材料” 的核心支撑


文章来源:太湖县政府、根据网络信息由高性能膜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