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中国光伏胶膜企业,是如何做到全球市场份额 90% 的?

时间:2025-03-03 来源:小编 点击:

中国光伏胶膜企业,是如何做到全球市场份额 90% 的? 在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在光伏胶膜领域异军突起,狂揽全球 90% 的份额,成为

中国光伏胶膜企业,是如何做到全球市场份额 90% 的?

      在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在光伏胶膜领域异军突起,狂揽全球 90% 的份额,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多年来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卓越创新。

打破国外垄断枷锁


      在过去,光伏胶膜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高昂的价格和受限的供应严重制约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然而,中国企业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向技术难题发起挑战。


      以福斯特为例,这家企业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光伏胶膜的研发。早期,他们面临着技术匮乏、人才短缺等诸多困境,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在 EVA 胶膜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 EVA 胶膜。这种胶膜在透光率、耐候性、抗老化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同时,海优新材等企业也在 POE 胶膜技术研发上取得显著成果。POE 胶膜具有优异的抗 PID(电势诱导衰减)性能,在双玻组件中应用广泛。海优新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 POE 胶膜的核心生产技术,产品性能得到市场高度认可,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光伏胶膜企业的产品矩阵,提升了在高端胶膜市场的竞争力。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不仅为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整个中国光伏胶膜产业的崛起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构建价格优势壁垒


      在光伏产业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中国企业在光伏胶膜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构建起强大的价格优势壁垒。


      从原材料采购来看,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 EVA、POE 等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促使国内化工企业加大对相关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投入,逐渐实现了原材料的国产化供应。例如,盛虹斯尔邦、联泓新科、东方日升等企业在光伏级 EVA 树脂生产方面取得突破,产能不断扩大。国内原材料供应的增加,降低了中国光伏胶膜企业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使得原材料采购价格更加合理。


      在生产工艺方面,中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行。同时,企业还通过改进配方、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废品率,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这场关乎材料性能、工艺革命与产能碾压的生死竞速中。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胶膜,正是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

      EVA生产的核心秘密,藏在两种工艺路线的对决中:


1

管式法(中国主场)

代表企业:浙江石化、盛虹斯尔邦

优势:单线产能30万吨/年,VA含量≤30%,适合大批量生产光伏膜料

致命杀招:脉冲阀技术减少晶点,光伏料占比可达100%(釜式法仅50%)


2

釜式法(海外残局)

代表企业:埃克森美孚、陶氏

优势:可生产VA含量40%的高端产品,适合电缆料、热熔胶

生存危机:生产光伏料需频繁停机清洗,成本高出25%


       中国选择全面押注管式法——2024年国内管式法产能占比达82%,而釜式法产能正以每年5%的速度萎缩。这种战略选择,直接导致海外巨头在光伏胶膜战场彻底出局。

此外,中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优势。在光伏胶膜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到产品加工,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这种产业链集聚效应使得企业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物流成本降低,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从而有效降低了综合生产成本。

凭借成本控制优势,中国光伏胶膜企业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客户,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2025年中国产能


      如今,每10块光伏板中,9块封装着中国胶膜。福斯特更以45%市占率独步全球,其产品寿命从10年延长至30年,助力光伏组件效率突破23%。据最新统计,2025年中国光伏级EVA产能将达280万吨,占全球85%。

image.png

      但疯狂扩张的同时,危机也悄然逼近:

  •       产能过剩预警:2025年全球需求约260万吨,中国产能过剩达20%;

  •       技术迭代风险:若POE全面替代EVA,现有千亿投资或打水漂;

  •       海外反扑:陶氏计划在沙特建50万吨POE基地,剑指中国软肋。


全球布局崭露头角 


      中国光伏胶膜企业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布局,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一方面,中国企业紧跟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对光伏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较高,且环保标准严格。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当地标准的高性能、环保型光伏胶膜产品,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光伏项目招标。通过与当地知名光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将产品推向市场。例如,福斯特与德国、美国等多家大型光伏组件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产品在欧美市场的销量逐年增长。

      在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区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价格敏感度较高。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以性价比高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的光伏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海优新材在印度、越南等国家设立了销售办事处和生产基地,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关税,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客户反馈。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展会和行业交流活动,展示自身产品和技术实力,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参加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美国太阳能展等国际知名展会,中国光伏胶膜企业向全球客户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果,吸引了众多国际客户的关注和合作意向。同时,企业还与国际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光伏胶膜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


      中国光伏胶膜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上游的硅料、硅片生产,到中游的电池片、组件制造,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生态。


      在产业链上游,中国硅料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实现了硅料产量的大幅增长和成本的显著降低例如,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等企业在多晶硅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产能不断扩大,使得硅料价格更加稳定,为下游光伏胶膜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制造企业,是光伏胶膜的直接用户。中国企业在电池片和组件制造领域同样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企业的组件产量位居全球前列。这些企业与光伏胶膜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型封装技术和产品,推动了光伏胶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同时,大量的电池片和组件制造企业聚集在中国,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光伏胶膜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企业,对光伏胶膜的质量和性能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强大的工程建设和运维能力。通过与光伏胶膜企业的紧密合作,确保了光伏胶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这种产业协同效应,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为中国光伏胶膜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企业在光伏胶膜领域狂揽全球 90% 份额,是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市场拓展和产业协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相信中国光伏胶膜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根据网络信息由高性能膜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