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公示!

时间:2025-03-03 来源:小编 点击:

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公示! 2月27日,环西汀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报批稿公示。项目详情 项目名

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公示!

       2月27日,环西汀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报批稿公示。



项目详情



       项目名称: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
       建设单位:环西汀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听海路7号;
       建设内容:环西汀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在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听海路7号投资3911.22万元建设“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项目”。包括新建COP生产装置,原料、成品与危废仓库,辅助用房等配套设备设施;利用原有综合楼、消防水池、事故水池等设施。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30吨环烯烃聚合物的生产规模。本项目取得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备案(通行审批备【2024〕12号),项目代码:2405-320600-89-01-844185。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30t/a规模的COP树脂生产装置,精准定位市场需求,逐步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同时针对高端领域的特殊客户,准备在此次30吨/年的生产线上为客户进行定制型小规模高端产品的生产。高端产品客户领域为生物制药、靶向药、蛋白类的医药产品、医美生物蛋白等预灌装注射器用途。此次30吨/年环烯烃聚合物建设项目启动后,公司逐步实现产品的销售,将立即启动干吨级(首期3000吨) COP树脂生产项目的建设,目标在5年内实现年产2万吨COP高性能树脂及应用膜类产品的产能。
       环西汀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6日,注册地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兴海路26号,法定代表人为白然。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环烯烃共聚物(COC/COP)



      在当今材料科学的舞台上,环烯烃共聚物(COC/COP)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性能优越,涵盖出色的光学性能、优良的气密性、耐热性、刚性以及高透光率等诸多优点,在光学、医药、电子等多个关键领域都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发展困境
      长期以来,COC/COP 的生产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日本的瑞翁化学株式会社、合成橡胶、宝理 / 大赛璐以及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等在全球 COC/COP 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总产能合计约 8.6 万吨 / 年。我国在COC/COP材料的供应上严重依赖进口,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国内布局
      然而,我国企业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积极投身于 COC/COP 材料的国产化研发征程。
      阿科力堪称其中的先锋代表。自 2014 年起,阿科力便坚定地踏上了长达 9 年的研发之路。2020 年,COC 项目从小试阶段顺利迈入研发放大环节;2021 年,成功完成原料千吨级生产线建设以及 COC 的实验室级别合成与验证。到了 2024 年 9 月,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阿科力千吨级高透光材料(环烯烃共聚物 COC)生产线已完成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试生产方案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并获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备案,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此外,阿科力在潜江江汉盐化工业园的年产 2 万吨聚醚胺、3 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截止 2024 年 6 月底,土建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预计 2024 年三季度可完成所有土建施工。
      金发科技同样在 COC/COP 国产化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不懈的自主研发,成功完成医疗级与光学级 COC 材料的小试,并于 2023 年 9 月让自主研发的 COC 中试装置投入运行,其 80 吨 / 年中试线已顺利投产,为后续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辽宁鲁华泓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2024 年 1 月,其环烯烃聚合物(COC)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一期产品各项性能均超预期,实现了在石化新材料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年产环烯烃共聚物 500 吨、降冰片烯(折 100% 降冰片烯)1000 吨,并于 9 月初顺利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期示范项目完成后,二期规划建设 10000 吨 / 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装置,彰显了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决心。
      还有拓烯科技,其 3000 吨 / 年特种环烯烃共聚物(SOOC® 拓美特®)项目一期于 2023 年 11 月 30 日成功投产,二期年产 4.8 万吨高端光学新材料项目预计于 2025 年竣工投产,正逐步提升我国在 COC 材料生产领域的竞争力。
      除了上述企业,国内还有万华化学、益丰生化、盖丰新材料等众多公司,也都在从单体、聚合小试、工业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大力推进 COC/COP 国产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技术突破
      在 COC/COP 国产化进程中,技术突破是核心关键。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朱世平院士团队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他们采用高温溶液聚合法,成功研制出覆盖多种进口商品牌号的 COC 样品,并且具备实现中小试及量产的产业化技术条件。该团队攻克了两项关键技术难关:一是 COC 树脂连续溶液工艺技术,通过连续溶液聚合法合成环烯烃共聚物;二是 COC 分子链结构调控技术,凭借其在聚合反应工程方面的优势技术积累,能够有效地控制环烯烃共聚物的聚合度、支化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从而得到高品质产品,并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应用前景
      随着国内企业在 COC/COP 材料国产化进程中的不断推进,其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市场潜力也日益凸显。
      在光学领域,COC 透光率可达 91% 以上,双折光性低,密度约为玻璃的一半,在手机镜头、监控安防摄像头、车载摄像头、无人机摄像头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 iPhone 的部分摄像头镜片就采用了 COC 材料,同时 COC 制成的膜材料也用于各类屏幕的偏光片、保护膜等,如三星的部分液晶电视产品使用了 COC 膜作为屏幕保护材料。随着 5G 手机和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光学镜头的需求持续攀升,COC/COP 在光学镜头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COC/COP 树脂纯度高、气密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好、生物相容性佳,可应用于预灌封注射器、药用容器、生物芯片和精密实验器材等。如在预灌封注射器方面,COC 塑料管替代玻管应用于价值高昂、敏感类的生物制剂及低温条件下的 mRNA 疫苗以及医美类注射针剂,相比传统玻璃注射器具有重量轻、不易破碎等优点。在药品包装瓶、输液瓶等药用容器中,COC/COP 材料的高透明性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药品状态,高耐热性和耐低温性适应不同储存条件。
      在聚烯烃改性领域,COC/COP 与 LLDPE、HDPE 等共混可增强材料阻隔性能和立袋力学性能,与普通 PE 掺混生产 PET 包装上的热缩膜,可降低成本、提高包装材料性能,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包装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包装薄膜领域发展最快的材料之一。
      在电子领域,COC/COP 材料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小,被广泛应用于薄膜电容器的膜材料,可提高电容器储能密度和工作稳定性,降低体积和重量;还可作为电子封装材料,为电子芯片提供保护和绝缘,保证电子器件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市场前景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 COC/COP 的消费量将提高到2.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9%。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主要应用于光学,占比 53.2%;其次为包装和医疗领域,分别占比 25.3% 和 15.1%;预计到 2025 年,光学领域占比将上升至 55.4%,包装领域及医疗领域占比将升至 23.6% 和 14.7%。
     仅 2024 年,我国 COC 产品市场空间就有望达到 4.2 万吨,其中光学镜头领域需求将达 2 万吨,新型光学应用领域需求 0.5 万吨,预灌封注射器需求 1.2 万吨,药用容器、药品包装及其他潜在应用领域需求 0.5 万吨。
     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在 COC/COP 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目前,其原材料降冰片烯主要被国外垄断,导致 COC 的进口原材料价格较高,COP 的价格则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对成本敏感领域的应用。此外,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生产管理优化。
      然而,我们坚信,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能的逐步扩大,COC/COP 材料国产化进程必将加速推进。通过持续创新和协同合作,我国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让 COC/COP 材料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光学、医药、电子、包装等众多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开启 COC/COP 材料国产化的辉煌新篇章。
图片

关于召开“2025年α-烯烃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α-烯烃用途广泛,是石油化工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原料,是生产高性能聚烯烃的重要共聚单体,也是生产高端润滑油、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和业内专家的不懈努力下α-烯烃技术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α-烯烃产能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行业亟需科学布局,创新发展,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为促进α-烯烃行业的创新发展,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3月13-1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2025年α-烯烃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就“α-烯烃创新发展”,“α-烯烃高端下游开发”,“POE创新发展”三大主题及相关热点内容展开讨论。具体通知如下:

01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邀请中

支持媒体:

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公众号)

高性能树脂及应用(公众号)

电池关键材料(公众号)

高性能膜材料(公众号)

02
时间地点




时间:3月13日-14日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03
参会人员




α-烯烃及聚α-烯烃,POE,高碳醇,表面活性剂等下游生产企业、技术研究机构;配套关键设备、催化剂、助剂等;政府园区、金融投资机构等。

04
参会费用




2月21日前:报名缴费2500元/人,三人以上2200元/人;

2月21日后:报名缴费2800元/人,三人以上2500元/人。

(注:以上费用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会议期间用餐)

05
联系方式




王宇轩:19103426226(微同)

武改霞:13313515060(微同)

张新亮:18511613486(微同)

06
日程安排




3月12日下午:报到领取资料、展位布置

3月13日-14日中午:论坛发言及技术发布

07
会议日程




917c66dd561ea3f06a5f092e28a21ab9.png
0fec0c1fa4c327fbe9b3b08c3e9d1c82.jpg
b0ee21fc7eb1b93ed8cf9979657de73f.png

(最终报告议程或有调整,以最终现场报告顺序为准)

图文来源:东明石化,高性能树脂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