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领域十大企业排名及分析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领域十大企业排名及分析(排名不分绝对先后,侧重不同优势方向):
1. 宁德时代(CATL)
规模与影响力: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市值超万亿,技术布局覆盖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与多家车企合作研发。
技术创新:硫化物电解质路线领先,2024年推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适配高端车型。
行业地位:凭借产业链整合能力,推动固态电池规模化降本。
2. 比亚迪(BYD)
规模与知名度: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双巨头,全固态电池专利数量国内前列。
技术路线:氧化物电解质+刀片结构创新,2024年完成车用固态电池样机测试,目标循环寿命超2000次。
战略布局:自研自产模式加速商业化,预计2025年搭载于高端品牌车型。
3. 清陶能源
行业地位:国内半固态电池量产先行者,2023年实现装车(蔚来ET7等),2024年产能扩至10GWh。
技术创新:氧化物电解质体系成熟,能量密度达360Wh/kg,快充性能突出。
合作网络:获上汽、北汽等投资,绑定头部车企供应链。
4. 卫蓝新能源
背景与资源:中科院物理所技术孵化,获小米、华为、蔚来资本注资。
技术突破:2024年发布车规级全固态原型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适配飞行汽车等高端场景。
量产进展:湖州基地投产,半固态电池已供应多家二线车企。
5. 赣锋锂电(赣锋锂业子公司)
产业链优势:依托母公司锂资源龙头地位,布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技术进展:2024年完成第三代固态电池中试,界面阻抗降低30%,与东风、广汽联合开发项目落地。
产能规划:重庆基地建设加速,目标2025年产能5GWh。
6. 辉能科技(大陆布局)
技术背景:台湾企业,大陆浙江工厂2024年投产,主打柔性陶瓷电解质技术(MAB)。
量产能力:全球首家全固态电池自动化产线,初期产能2GWh,供应一汽、天际汽车。
创新点:无负极设计提升能量密度,成本较传统方案下降40%。
7. 国轩高科
研发投入:2024年固态电池研发投入超15亿元,聚焦聚合物基复合电解质。
合作动态:与大众集团共建固态电池实验室,获德系技术背书。
应用场景:优先布局储能领域,推出高安全性固态储能电池产品线。
8. 蜂巢能源
车企背景:长城汽车孵化,半固态电池2024年装车长城高端SUV。
技术特色:叠片工艺+复合电解质,提升低温性能(-30℃保持80%容量)。
产能扩张:常州基地设固态电池专线,规划产能3GWh。
9. 恩力动力
新兴势力:清华大学团队创立,专注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4年获红杉资本数亿元B轮融资。
技术亮点:超薄电解质层(<5μm),解决锂枝晶难题,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600Wh/kg。
商业化路径:优先切入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小动力市场。
10. 孚能科技
转型方向:传统软包龙头转向半固态电池,2024年供货奔驰EQ系列高端车型。
技术合作:与美国Solid Power联合开发硫化物体系,导入干法电极工艺降本。
市场策略:依托海外车企订单,抢占高端市场。
行业趋势与挑战
技术分化:半固态电池(2024-2026主流)向全固态过渡,硫化物(高能量密度)与氧化物(量产成熟)路线竞争加剧。
成本瓶颈: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高昂(约$100/kWh),头部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干法成膜)推动降本。
应用场景:优先渗透航空、军工等高附加值领域,车用市场依赖800V快充车型需求拉动。
注:此排名动态性强,需结合技术突破速度、资本注入及政策支持调整。建议持续关注宁德时代、卫蓝、清陶的产能落地进展,以及比亚迪、辉能的专利布局。
文章来源: 新能源产业绿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