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茂金属聚丙烯SMC-PL01催化剂,在中原石化公司6万吨/年环管聚丙烯装置成功完成国内首次长周期工业化应用。 
SMC-PL01催化剂于2022年成功完成首次工业化应用试验,2024年在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完成中试制备验证,随后在中石化催化剂(天津)有限公司实现首次工业放大生产,成功制备出合格催化剂。2024年10月15日,茂金属聚丙烯PL01催化剂在中石化催化剂(天津)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首次工业化放大。

北化院茂金属催化剂技术团队,借助天津科学试验基地优质的中试资源,经过多次中试验证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关键步骤放大经验。为确保此次工业催化剂成功应用,技术团队与中原石化多次沟通优化工艺参数,深入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并提前奔赴中原石化生产一线做好试车准备,与中原石化生产团队紧密合作,连续奋战7昼夜,生产过程切换平稳,试生产过程中产品指标控制稳定,聚丙烯形态良好。 本次长周期工业化应用成功为中国石化茂金属聚丙烯树脂的稳定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坚定了下游客户逐步扩大使用规模的信心,为中国石化聚丙烯产品向高端化、定制化迈进贡献了力量。 茂金属聚丙烯(mPP)是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丙烯,根据聚合方式不同,mPP可分为等规、共聚、无规、间规聚丙烯及等规聚丙烯蜡。 相比传统聚丙烯,茂金属聚丙烯有更优秀的性能。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m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微晶较小、冲击强度和韧性极佳、透明性好、光泽度高、抗辐射性能好、绝缘性能优异,并且能够与其他多种树脂良好相容。另外,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可聚合许多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难以聚合的新型丙烯共聚物。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传统聚丙烯主要应用于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化工容器等领域,也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包装。而茂金属聚丙烯主要应用于无纺布和纺丝、注塑以及膜材料等领域,是聚丙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全球mPP市场由少数几家国际大公司主导,尤其是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道化学(Total)、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以及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等企业,这些公司在茂金属聚烯烃(mPP)技术的研究和生产方面具有长期优势。这些企业掌握着全球范围内的mPP技术和生产工艺,且由于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它们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其他竞争者。mPP的生产依赖于高端的茂金属催化剂技术,这些公司凭借其先进的催化剂和生产工艺,在市场上占据了显著份额。特别是利安德巴赛尔和埃克森美孚,这两家公司提供了多种高透明度和高流动性的mPP产品,满足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中国茂金属聚丙烯市场高度依赖进口产品,尤其是用于制造熔喷料,即口罩生产的关键原材料。此外,进口的茂金属聚丙烯还广泛服务于医疗健康领域,涵盖了从口罩、手术用具(如床单、手术服)到高品质母婴护理产品、输液袋、高级纸尿裤及卫生巾等。 近年来,中国在茂金属聚丙烯的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了国内mPP生产技术的进步。 ✦ 2017年6月下旬,石化院自主开发的载体型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PMP-S01),在哈尔滨石化8万吨/年间歇式液相本体聚丙烯装置上首次使用,生产出高透明茂金属聚丙烯MPP6006。该产品可应用于包装、薄膜及注塑制品等,提供了性能差异化的聚居聚丙烯。 ✦ 2018年3月16日,燕山石化于成功生产出茂金属聚丙烯产品。这是我国工业化连续生产装置上首次实现茂金属聚丙烯的成功开发,标志着燕山石化成为国内首家茂金属聚丙烯连续生产企业。mPP牌号有MPP1300和MPP1400等,可排产茂金属聚丙烯透明料MU4016和纤维料;MU4016是一种超高透明无规共聚聚丙烯,产品光泽度高、透明性优、低析出、感官性能好。适合于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在化妆品领域,使用了茂金属催化技术的超透PP可以达到玻璃般透明度。时下流行的安瓶精华液包装大多采用的就是注塑工艺, 而MU4016的注塑加工温度可低至190℃,更有利于节能减排。 ✦ 2020年12月16日,扬子石化研究院科研团队在聚丙烯中试装置上实现了茂金属聚丙烯生产工艺的新突破,也实现了茂金属聚丙烯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 ✦ 2021年5月28日,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聚丙烯装置成功产出茂金属聚丙烯纤维料产品,标志着公司首次茂金属聚丙烯纤维料工业试生产成功,创造了国内同类产品一次开车成功的纪录,是该产品向规模化生产迈出的关键一步,为国内同类产品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 2022年4月底,独山子石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利用环管技术成功生产出1000吨茂金属聚丙烯产品,彻底消除了降解法生产带来的异味问题。 随着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新材料产业,特别是高端聚烯烃产业,将加速发展,mPP市场有望在2025年增长到3.4亿美元。 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及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掌握。北化院是国内最早从事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和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之一。2012年,北化院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制备技术小试研究取得进展,采用独特的载体处理技术及负载、活化工艺,解决了负载催化剂稳定性等关键问题。2020年,该催化剂在连续釜式工艺聚丙烯中试装置上成功应用,聚合过程中无结块、堵塞问题,生产的聚丙烯颗粒均匀、不发黏、细粉含量低。2021年,该催化剂在青岛石化间歇本体聚丙烯生产装置上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杂质耐受性。2022年,该催化剂在扬子石化Hypol聚丙烯装置和中原石化环管聚丙烯装置上成功应用,用于生产均聚和无规共聚茂金属聚丙烯产品,并开发多个茂金属聚丙烯产品,实现了国产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在连续聚丙烯装置上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同年,北化院催化剂制备技术取得中国石化专有技术认定。关于召开“2025年α-烯烃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α-烯烃用途广泛,是石油化工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原料,是生产高性能聚烯烃的重要共聚单体,也是生产高端润滑油、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和业内专家的不懈努力下α-烯烃技术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α-烯烃产能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行业亟需科学布局,创新发展,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为促进α-烯烃行业的创新发展,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拟定于2025年3月13-1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2025年α-烯烃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就“α-烯烃创新发展”,“α-烯烃高端下游开发”,“POE创新发展”三大主题及相关热点内容展开讨论。具体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邀请中
支持媒体:
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公众号)
高性能树脂及应用(公众号)
电池关键材料(公众号)
高性能膜材料(公众号)
α-烯烃及聚α-烯烃,POE,高碳醇,表面活性剂等下游生产企业、技术研究机构;配套关键设备、催化剂、助剂等;政府园区、金融投资机构等。
2月21日前:报名缴费2500元/人,三人以上2200元/人;
2月21日后:报名缴费2800元/人,三人以上2500元/人。
(注:以上费用包含会议注册费、资料费、会议期间用餐)
王宇轩:19103426226(微同)
武改霞:13313515060(微同)
张新亮:18511613486(微同)
3月12日下午:报到领取资料、展位布置
3月13日-14日中午:论坛发言及技术发布
——神秘嘉宾
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与跨越使用α-烯烃制备聚乙烯弹性体;——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孙文华 二级研究员
——中海油天津院 李晨 首席工程师
——华东理工大学 韩一帆 教授
COx加氢费托路线选择性合成低碳烯烃/长链α-烯烃;——江南大学 刘小浩 教授
合成气转化为混合伯醇、分离及其脱水制alpha-烯烃技术的研究进展;——大连化物所 丁云杰 研究员
α-烯烃/POE成套工艺工程化技术与关键设备开发进展分享;——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何康 总经理助理兼研发中心主任——吾满江·艾力 新疆师范大学 教授
——四川大学 陈华 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李久盛 研究员
——中石化大连院 齐先志 高工
——江南大学 许虎君 主任
——长春应化所 刘波 研究员
——邀请中
打破技术壁垒——高碳阿尔法烯烃与POE一体化成本竞争的未来博弈;
——石化联合会 赵军 特聘专家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宋文波 高级专家
——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 王福周 副院长
催化剂体系、聚合条件等关键因素对POE分子量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 黄启谷 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代胜瑜 教授
——万华化学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郭鹏 研究员
——邀请中
更多议题邀请中......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