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与人形机器人:携手迭代,开启未来科技新篇
目前主流的电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锂电池为主,然而,锂电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池类型,虽然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等优点,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锂电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过热、燃烧甚至爆炸。此外,当锂电池过充时,过量嵌入的锂离子可能会永久固定于晶格中,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而此时,一个与人形机器人同样处在技术迭代期的产品——固态电池,就成为了眼下与人形机器人最为适配的产品之一。
具体从性能方面分析,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能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人形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来驱动其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子系统。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虽然在能量密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使得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能量密度可以达到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到3倍。
其次,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更高,能够更好地保障人形机器人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人形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环境和突发情况,如碰撞、跌落、高温等。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这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当电池受到机械冲击或过热时,液态电解质可能会发生泄漏,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而固态电池由于采用固态电解质,其内部结构更加稳定,即使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高温环境下,也不容易发生泄漏和短路现象。这为人形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研结合共同推动半固态电池商业化
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电池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解质,从电池结构上看,固态电解质将电解液的隔膜功能合二为一,大幅缩小正负极间距,从而降低电池厚度,因此提升电芯体积能量密度。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具有流动性,内部的堆叠串联很容易发生短路,从而引发自放电和放热。固态电解质不具备流动性,固态电池可以实现电芯内部的串联、升压,可以降低电芯的包装成本,并升体积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种类型,区别在于所包含的液体电解质质量。其中,半固态电池的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小于10%,准固态电池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小于5%,而全固态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
目前固态电解质在室温条件下的离子电导率不高,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之间界面阻抗比较大,全固态电解质成本较高,因此全固态电池的投用尚需时日。
目前,各大行业内龙头企业将目光聚焦半固态电池落地推动工作上,以其作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固态电池的小规模试生产,2025年有望实现小批量量产。考虑到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与固态电池相对高成本车型的适配范围,预计到2030年,锂离子转固态/半固态电池商业化产能有望初见规模,届时固态锂电池对应的续航里程或可达到液态锂电池的2-3倍, 追平燃油车续航水平。

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各种矿资源等原材料和相关设备,中游为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环节,下游为消费、动力、储能等各领域应用场景。
目前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企业和车企普遍短期聚焦半固态电池技术,半固态先行放量投入市场,同时产业链中下游绑定共同研发,卡位下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在产研结合的大方向下,国内矿业巨头、能源企业以及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属于自己的固态电池技术,并同时推动半固态电池商业化。
固态电池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情况
应用优势
高能量密度: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其 2-3 倍。这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在有限空间和负重条件下存储更多电能,如广汽集团的 GoMate 人形机器人凭借全固态电池,续航时长可达 6 小时。
高安全性: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避免了液态电解质泄漏、起火和爆炸等风险。人形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可能遭遇碰撞、跌落或高温等情况,固态电池能更好地抵御这些状况,保障机器人和用户安全。
良好的循环性能:在频繁充放电过程中,固态电池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具有更好的循环寿命,可降低电池更换频率,提高人形机器人的整体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形状设计灵活:固态电池可以根据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机械结构,灵活设计形状和尺寸,便于集成到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优化布局和重量分布,提升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快充性能优势: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快速充电,能减少机器人的充电等待时间,提高使用效率,使人形机器人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补充能量,重新投入工作。
应用现状
少数产品已应用:广汽集团的 GoMate 人形机器人已应用全固态电池,续航达 6 小时且能耗降低 80%135。软通动力的双足机器人天鹤 C1 采用了创明 - 安能可技术联合开发的含全极耳准固态电芯的电池解决方案,10000mAh 的电池容量可使其持续运行 4 小时以上。
企业积极布局:南都电源等企业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的适配工作。德尔股份也表示已对其固态电池产品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予以关注,并且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应用挑战
成本较高:目前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循环寿命仍需提升:虽然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相对较好,但在人形机器人长期、高强度的使用需求下,其循环寿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难度。
技术有待完善: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在与人形机器人的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固态电池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主流动力源7。未来,固态电池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文章来源:证券之星、 KBorders、电池关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