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降低环烯烃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进口关税!2025年1月1日起!

时间:2024-12-30 来源:小编 点击:

降低环烯烃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进口关税!2025年1月1日起!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经国务院批准,国

降低环烯烃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进口关税!2025年1月1日起!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12月28日对外发布公告,2025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
      根据公告,2025年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为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降低环烯烃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消防车和抢修车等特殊用途车辆的自动变速箱等的进口关税;为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降低环硅酸锆钠、CAR-T肿瘤疗法用的病毒载体、外科植入用镍钛合金丝等的进口关税;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乙烷、部分再生铜铝原料的进口关税。
      此外,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糖浆和含糖预混粉、氯乙烯、电池隔膜等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
      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25年对24个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项下、原产于34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中国-马尔代夫自由贸易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并实施降税。
      为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实现互利共赢,2025年继续给予43个与我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同时,继续根据亚太贸易协定、我国与有关东盟成员国政府间换文协议,对原产于孟加拉国、老挝、柬埔寨、缅甸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特惠税率。
      为服务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2025年增列纯电动乘用车、杏鲍菇罐头、锂辉石、乙烷等本国子目,优化椰子汁、制成的饲料添加剂等税目名称的表述。调整后,税则税目总数为8960个。同时,为推进税则体系科学化、规范化,2025年新增干紫菜、增碳剂、注塑机等本国子目注释,优化白酒、木质活性炭、热敏打印头等本国子目注释的表述。

环烯烃聚合物

      环烯烃聚合物(COP)和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种非晶、高附加值的透明聚合物。COC和COP均具有热变形温度高、透明性高、双折射率低、介电常数小、水蒸汽透过率低、熔融流动性好等优点。

图片

COC和COP结构

       COC/COP比传统PMMA和PC性能更佳。COC/COP透光率高于91%,与PMMA相当,高于PC(87%~89%),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60℃以上,耐热性能超过PC。同时COC/COP吸水率小于0.01%,仅为PMMA和PC材料的1/20,可有效避免水蒸气对光学材料生产和成型中的不利影响。
       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普遍,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和光电领域。近年来,由于手机三摄/四摄镜头、新型显示设备和智能产品的快速普及,COP/COC也步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市场消费需求旺盛。

       海外主要是日本企业在提供COC/COP材料,包括瑞翁、宝理塑料、合成橡胶、三井化学四家企业,其中瑞翁占比近50%

815c637d976d865ed19aaf7d92f64cc3.png

       国内企业主要有阿科力、拓烯科技、金发科技、鲁华泓锦等。

ac9f0f17a2a4d36c09ae19803ed6a65f.png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和醋酸乙烯(VAc)。制备过程中,这两种原料通过共聚反应生成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然后对EVA进行醇解反应,将其中的醋酸酯基转化为醇基,从而得到EVOH。整个过程需要催化剂和适当的反应条件。乙烯提供了良好的加工性能,醇基部分赋予EVOH卓越的阻隔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高性能的包装材料。
      近年来,随着食品、化妆品、医药和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阻隔性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脱颖而出,成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和满足其他高端包装需求的关键材料。
      目前,EVOH生产企业有日本可乐丽集团、日本合成化学工业集团和中国台湾长春石油化工公司等,截至2023年底,产能合计约为 18.2万吨/年。
       近年来,随着EVOH市场需求的加大,中国不断加大对EVOH的研究,目前已有川维化工、浙江众成、中国林产化学研究所等进入布局。目前现有产能、拟在建产能情况如下:
国内外EVOH现有产能、拟在建产能情况
image.png
图片

3e774f3ebc17a877f6208beb677d993e.jpg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