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4小时热线:15810171092
欢迎光临山西碳和新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官网!

中科玖源---聚酰亚胺新材料产研商:宣布完成C轮投资

时间:2024-12-17 来源:小编 点击:

中科玖源---聚酰亚胺新材料产研商:宣布完成C轮投资 近日,聚酰亚胺新材料产研商中科玖源宣布完成C轮投资,中肃资本进行投资。此次C轮融资将助力中科玖源

中科玖源---聚酰亚胺新材料产研商:宣布完成C轮投资

      近日,聚酰亚胺新材料产研商中科玖源宣布完成C轮投资,中肃资本进行投资。此次C轮融资将助力中科玖源进一步提升研发及生产实力,加速推进聚酰亚胺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中肃资本的加入,不仅为中科玖源带来了资金支持,更带来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战略指导。


       中科玖源表示,新一轮融资之后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87ef57d8995f2eea0abe93d160b1cadc.png


关于中科玖源
      中科玖源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核心关键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的产业化,是国内锂电池、高压电机、柔性电子用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的领航者,多项技术已经打破国外对我国核心基础材料的垄断和封锁。公司核心团队均在PI领域深耕多年,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技术积累,已拥有涵盖配方、工艺、设备的全套自主研发技术,产品适用于新能源、军工、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现已申请发明专利180多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

       中科玖源的核心产品——黄色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和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温性能优越、产品涂布性好、绝缘性能好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柔性AMOLED的基板、柔性AMOLED屏下摄像头基板、可折叠触摸屏用基膜、可折叠手机CPI盖板、三层FCCL基膜、超大室内透明LED商业显示、FPC超薄覆盖膜、柔性OLED照明、锂电池等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系统上,中科玖源也正在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研发电池系统的连接剂、隔膜涂料、粘结剂等产品,以及提供电机系统的耐高温绝缘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科玖源在锂电池正负极、电池隔膜、高压电机等方向进行正向研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曾获得2020年第一批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2021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等多项荣誉。
       中科玖源表示,新一轮融资之后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F),简称 PI 膜,是最早的商品之一和用量最大的一种,与碳纤维、芳纶纤维一起,被认为是目前制约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分子材料。
      PI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是由聚酰胺酸(PAA)溶液流涎成膜后,再经亚胺化制成。PI薄膜呈琥珀色,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耐辐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和最贵的薄膜材料之一,被称为“黄金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具有生命周期长、功能多样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等特点。PI膜可用作电缆绝缘材料、隔热材料、防辐射保护材料、记录载波材料、柔性印刷线路板材料等,是电力、电器、微电子和精密机械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材料。
按应用类别的不同,PI薄膜可分为电工级、电子级、特种级、导热级。

ad85062f441edad4cd7a55b2ec677dc3.png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

       PI 薄膜的生产方法有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气相沉积法四大类,其中主流的、相对成熟的工艺是二步法(分为合成聚酰胺酸和成膜亚胺化两步)。

fd20db3dfa4aaef8e40a779604cb1eb4.png

655de8e90ff465018e08239c62dbc692.png

                                                                                                                        聚酰亚胺薄膜用途

       根据用途,PI 薄膜可分为以耐热、绝缘为目的的电工级 PI 薄膜和附有低膨胀系数、高挠性等要求的电子级PI 薄膜。电子PI 薄膜作为挠性覆铜板(FCCL)、封装基板(COF)等的核心原材料,是当前 PI 市场最大且最快的应用领域。

       随着先进电子及 5G 高频通信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绝缘材料 PI 薄膜面临越来越高的导热性能要求,高导热 PI 膜成为电子消费领域较为广泛的应用之一。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和产业化随着市场要求逐步向高性能、功能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聚酰亚胺薄膜(PI)供应链

5d320120101b2bc9d32f29f7c2662549.jpg


聚酰亚胺薄膜(PI)技术壁垒
       PI薄膜制备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分子量和粘度的控制。其生产在配方、工艺及设备等多个环节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中生产工艺环节涉及多道工序。

       ①PI薄膜在配方上的难点:配方设计在追求特定高性能要求的同时需要兼顾各项性能的平衡;配方设计需要与产业化相匹配,需有较高的可行性;配方设计需要对单体类型及配比、添加材料等进行大量的试验与筛选,新配方的研发周期通常在2年以上。

       ②PI薄膜在设备上的壁垒:生产设备多为非标设备且精密度要求极高,由于国际巨头对设备工艺严格保密,国内厂商若自行设计难度很大,若进口整条产线则面临使用和运行过程中自主可控性较差的问题。同时,海外核心设备采购周期长,约18-24个月,这就对厂商的技术和市场有足够的预判能力,否则不敢贸然下订单采购。

       ③PI薄膜在工艺上的难点:二步法生产PI薄膜涉及聚酰胺酸合成、成型(流延、拉伸)、亚胺化(热法、化学法)、后处理等多个环节,任意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影响PI薄膜成品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且对不同的行业和客户,PI薄膜的相关参数和工艺都不一样,需要通过反复调试和技术攻关才有望获得稳定量产。PI膜下游高端市场电子、通信、轨交等对产品质量极为苛刻,不能保证稳定量产则难以获得客户认可。

主要生产商

       目前,CPI薄膜市场的生产厂商较少,主要集中于日、韩两国,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已知实现量产的CPI薄膜厂商主要包括:韩国可隆KOLON、日本住友化学、SKI。中国CPI薄膜生产厂商由于起步较晚,主要生产商包括瑞华泰、长阳科技、道明光学等,目前处于研发和测试验证阶段。

       住友化学

       作为新材料头部企业,住友化学为应对显示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开发新型材料,包括CPI盖板材料、液晶涂布型偏光片、无基材传感器和高分子有机EL发光材料等。
尤其在柔性OLED用CPI薄膜领域,住友化学具有批量供应能力。住友化学的CPI薄膜因其高透明度和耐折叠性,曾被三星选为其可折叠智能手机Galaxy Fold的CPI盖板供应商。此外,住友化学计划在2022至2024财年投入7500亿日元用于战略投资和巩固现有业务基础,其中900亿日元将专门用于5G、半导体及下一代显示材料,这表明公司对CPI薄膜业务的重视和扩张意向。

       可隆

       韩国KOLON工业是全球领先的CPI薄膜供应商之一。KOLON在2016年7月宣布研发出CPI膜,并建立了CPI膜的量产线,2019年具备了CPI膜的量产能力。KOLON生产的CPI薄膜因其高透明度、耐热性以及耐折叠性能,已经被应用在多款折叠屏智能手机上,包括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品牌的产品。此外,KOLON的CPI薄膜也被用于小米的首款可折叠手机“Mimix Fold”和联想的全球首款可折叠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1 Fold。

       韩国SKC

       相关资料显示,韩国SKC成立于1976年,在1977年开发出聚酯薄膜,成为韩国国内首次成功开发了聚酯薄膜的企业,并以此为基础长期以来成为薄膜市场的领导者。
       在2016年的业绩发布会上,SKC表示已经成功完成了CPI的研制开发。SKC解释说,自己在批量生产CPI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Kolon Industry,透明度等性能也更加优越。并且SKC能够灵活使用现存的PI膜生产线,相比科隆,在投入资金方面减轻了一半的压力。
       为应对柔性显示的市场需求,SKC早在2018年年初便果断地改组新设了事业统筹部门,引导部门间的协同效应。原薄膜事业部门变更为工业材料事业部门,事业领域从以PET薄膜为中心扩张至透明PI薄膜、PVB薄膜等高功能性专业材料。
       据了解,SKC投资850亿韩元(约5.08亿人民币)推广CPI膜商业化,其中,对SKC Hi-tech & Marketing进行生产并投入资金170亿韩元(约1.02亿人民币)。在2018年6月,SKC在忠北镇川举行了CPI膜产业园奠基仪式,此次奠基,意味着SKC在镇北打造CPI膜全套生产体系稳定供应链,为打进市场而作准备。公司计划到2021年后获得CPI膜超过30%的市场份额。
       但在2022年6月8日,韩国SKC宣布将薄膜业务出售给韩国最大投资专用私募基金运营公司——Hahn & Company。交易对象是SKC的薄膜业务部门、薄膜加工子公司SKC hi-tech&marketing,以及美国和中国工厂,合同金额为1.6万亿韩元(约13亿美元)。

       三井化学

       三井化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工企业集团之一,从1988年开始生产AURUM™产品(TPI,热塑性聚酰亚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根据自身特有的高分子设计技术、反应技术开发出高耐热和高透明的PI薄膜,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260 ℃以上,光线透过率大于88.0%。
       三井化学的CPI薄膜因其高透明度和耐热性,被认为是用于柔性显示技术,如折叠屏手机等应用的理想材料。此外,三井化学的CPI薄膜也被视为柔性盖板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在硬度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涂层工艺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随着柔性和可折叠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井化学在CPI薄膜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可能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瑞华泰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2004年,是全球高性能PI薄膜专业制造商。瑞华泰在2018年成功生产CPI薄膜,具有优越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可折叠超过20万次,已通过国内品牌评测并实现销售。另外,公司与W公司合作研发的CPI薄膜获得专利授权,并得到深圳市科技项目支持。瑞华泰正在调试50吨CPI中试产线,以确保产品良率和稳定性,预计专用生产线建成后将填补国内折叠屏手机CPI薄膜领域的空白。

       博雅聚力

       宁波博雅聚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成立,公司专注于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PI)的研发,其核心技术在于特种单体的设计合成和通过理论计算辅助聚合配方及工艺的优化,并基于该底层技术,得到一系列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和相关工艺技术。公司提出的方案是UTG超薄玻璃涂覆CPI浆料,在保证消费者使用质感的同时可以起到保护UTG超薄玻璃的作用,目前可以实现UTG玻璃与CPI浆料的有效黏附。据36氪此前报道,博雅聚力的透明聚酰亚胺产品已通过显示客户验证,正在小批量。

       公开报道显示,博雅聚力在2023年相继完成A和A+两轮融资,预计2024年底,博雅聚力将建成6000吨级聚酰亚胺浆料生产线,并实现量产。

       奥克华辉

       奥克华辉于2018年5月由奥克集团、鞍山华辉和辽宁科技大学合资成立,在CPI领域,完成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CPI单体、聚合液、CPI膜的全产业链布局。
       奥克集团的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是由辽宁科技大学胡知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创新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该项目拥有从单体到耐高温无色CPI薄膜、功能性复合膜全产业链的生产技术,将建设从单体原料到CPI薄膜的全产业链生产线。
       该产品除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之外,作为光学薄膜基材,主要应用于柔性显示器、有机光伏电池、终端触控模组、光学传感器件等光电子产品领域。

       长春高琦

       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高琦)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聚酰亚胺(PI)原料单体、聚酰亚胺树脂及其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织物、纳米纤维及制品、薄膜材料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4年Chinaplas展会,长春高琦携公司自研聚酰亚胺特种工程塑料制品、聚酰亚胺长丝以及聚酰亚胺薄膜等产品亮相。

      官网显示,长春高琦的聚酰亚胺无色透明薄膜具有传统PI薄膜的优异性能,同时对可见光具有高透过率,可作为OLED照明/显示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子纸的柔性衬底材料,并可应用于柔性显示器、透明柔性电路板、柔性电子等领域。但未显示目前具体的产能信息。

       长阳科技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于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研产品CPI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主要应用于折叠手机,目前在小试阶段。
       长阳科技4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投资3.02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项目建设工期24个月。项目生产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薄膜),主要应用于屏幕盖板等柔性显示结构部件,项目建设有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

       苏州聚萃

       新纶科技在CPI薄膜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与苏州聚萃的合作上。根据公告,新纶科技与苏州聚萃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聚酰亚胺(PI)树脂及薄膜产线,推进黄色PI和透明PI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苏州聚萃负责PI树脂的合成及改性,而新纶科技则利用其在光学膜成膜及涂布方面的优势,负责PI树脂材料的光学薄膜制成及涂布功能化。有报道显示,聚萃CPI浆料已完成出货和销售,更具体的信息尚未查到。

       道明光学

       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种功能性薄膜、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形成以反光材料为主业,光学电子材料事业为核心,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为延伸的产业格局。

       CPI薄膜作为柔性基板的需求正在增长。它不仅在折叠屏手机中有广泛应用,还在光伏、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CPI薄膜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企业主导,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能的扩张,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企业有望在CPI薄膜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CPI薄膜领域的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一些企业如瑞华泰已掌握CPI薄膜制备的核心技术,并有望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文章来源:同创伟业、证券时报、网络由高性能膜材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