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国内薄膜产能大幅扩张,成熟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如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膜) 和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高端产品如特种聚酯薄膜还需进口,2023年,我国BOPET进口25.6万吨,均价为6955美元/吨,而出口均价为2639美元/吨,只有国外高端产品的38%。
薄膜行业受益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得以在电子、光电、光伏、新能源等新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出高端化、特殊化和功能化的薄膜产品。如消费电子领域的PI薄膜、光学膜、MLCC离型膜、ITO导电膜;锂电池领域的隔膜、铝塑膜;光伏领域的EVA胶膜、POE胶膜、PVDF背板膜等。

说明:经营数据来源于企业2023年年度报告
1) 排名靠前的企业薄膜产品类别为光伏胶膜、锂电池隔膜、BOPET膜。 2)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公司以204.8亿元的营收位列榜首,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生产企业。 3) 上海恩捷新材料公司以107.6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二,全球最大的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 4) 江苏斯威克公司新材料公司58.4亿元营收位列第三,光伏胶膜生产企业。
5) 上年度位列第三的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公司营收为52.9亿元,下降了12.7%,位列第四,全球BOPET行业龙头企业。 6) 第五位是上海璞泰来新能源公司,营收48.2%,锂电池隔膜和铝塑膜生产企业。 7) 应用于消费电子的光学膜,因产品价格下降,生产企业增产不增收,营收普遍呈下降态势。
8) 传统的塑料薄膜通用性产品,普遍价格下降,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9) 光伏、新能源行业功能性薄膜企业也在出现分化,腰部和尾部企业营收出现下降,龙头企业享受溢价领先优势扩大。 10) 水处理膜市场也存在类似现象,大客户供应链的影响力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