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合成气制低碳烯烃(STO)中试试验圆满完成,已具备工业化运用的条件!
11月24日,扬子石化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中试装置顺利完成压力、空速、温度等多项条件试验,圆满完成试验任务。
该装置是中国石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等优点,由扬子石化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SEI合作开展攻关。此次累积试验时间1200余小时,取得预期结果,证明该装置已具备工业化运用的条件。该技术的突破有助于加快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工业化进程,对我国洁净煤转化和生物质转化技术的迭代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低碳烯烃主要通过石脑油催化裂解制备,但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同时裂解工艺所需能耗高,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开发从煤、天然气、生物质等资源出发,经由合成气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技术意义重大。该项目采用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等优点。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自2015年开始致力于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耦合催化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基于合成气转化的耦合催化特征,上海院提出了“耦合拉动因子”和“产物烯烷比(O/P)”新概念,为描述C1中间体“生成-传递-转化”时空路径、创制高性能催化剂提供系统策略。基于该策略开发的“AlPO-18分子筛”和“非计量比尖晶石氧化物”耦合的新型双功能催化体系破解了其他耦合催化体系表现出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难以兼顾的跷跷板“trade-off”效应难题,实现了高CO转化率和高烯烃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atalysi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形成了重要学术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石化报、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