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聚烯烃技术进展
聚烯烃工业是中国新材料工业的重要分支,聚烯烃产品在新材料工业中的比重较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聚烯烃是推动中国新材料工业技术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聚烯烃技术的迭代升级,是目前行业技术研发机构重要的工作,2024年中国聚烯烃工艺技术出现了诸多实质性进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24年8月2日,中石油新建10万吨/年POE等高端聚烯烃项目,该项目将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系统内沿海炼化项目的乙烯资源,生产POE、FDPE、乙丙橡胶和1-己烯/1-辛烯等新材料产品,技术以中石油自主技术为主,将会替代进口POE、POP、乙丙橡胶等高端新材料。
2024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费托合成制烯烃(FTO)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创制了碱金属调控的金属Ru纳米催化剂,显著提升了烯烃收率,并降低了甲烷和CO2等副产品的生成,这一技术革新对于解决中国α-烯烃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5月16日,独山子石化成功开发了聚烯烃弹性体系列新产品,这是国内首次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的新突破。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市场同类改性及光伏用聚烯烃弹性体(POE)水平,在国内首次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新突破。
2024年5月,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烯烃溶液聚合技术攻关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烯烃弹性体(POE),和均相本体法聚丁烯-1成套技术及产品。团队在催化体系、聚合工艺及装备、聚合物产品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在茂名石化和镇海炼化建成了相应的中试和工业示范装置。
2024年4月2日,东明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5000吨/年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中试项目”备案,标志着东明石化成为布局E-POE产业的企业之一。E-POE工艺是一种成本较低的POE制备技术,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和技术上的换道超车。
2024年3月,唐勇院士/高彦山研究员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利用乙烯等单体从头设计实现了可循环聚烯烃材料的合成,这是高分子领域的一大难题的重要突破。
2024年1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制备能够实现多重刺激响应的功能化聚烯烃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材料展现出光致变色、热致变色和力致变色的性能,并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平头哥认为,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高端聚烯烃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减少对进口材料的依赖,推动国内聚烯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新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相关信息,聚烯烃技术研发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端聚烯烃的技术研发
随着聚烯烃同质化的越发严重,高端聚烯烃是目前中国聚烯烃工业技术研发的重要领域,也是目前很多技术机构所研发的方向。
高端聚烯烃,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性能、高市场价值的聚烯烃品种,代表的产品有茂金属聚乙烯(mPE)、茂金属聚丙烯(mPP)、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丁烯-1(PB-1)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端聚烯烃目前市场消费规模有限,无法支撑规模化发展,相关企业可以率先做好技术储备,以应对高端聚烯烃消费市场的爆发。
二、聚烯烃催化剂和聚合工艺的创新研究
为了提升聚烯烃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聚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和设计,以及聚合方法的探索、装置和工艺的改进优化等,是目前聚烯烃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聚烯烃材料的性能,还推动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的发展,对中国聚烯烃工业,乃至物理化学工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聚烯烃催化剂和聚合工艺研究成本较高,并且下游应用周期较长,准备不足的企业很难适应市场,这也带来一定的头部垄断状况。
三、聚烯烃产品的进口替代
目前中国聚烯烃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进口替代,对进口依赖度较高产品的研究,这不仅能够解决进口依赖的问题,还能够快速找到消费市场,但是也限制了一定的创新。
在寻求进口依赖的同时,还需要加大技术技术的创新力,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聚烯烃产品的研究,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聚烯烃产品。
四、环保及循环利用的聚烯烃,是未来长时间的技术研发重点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聚烯烃行业需要开发绿色合成工艺,如生物催化聚合、光催化聚合等,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并实现节能减排。
另外,研究物理回收、化学回收、能量回收等技术,提高聚烯烃的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聚烯烃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目前聚烯烃技术研发行业重要的方向。
平头哥认为,聚烯烃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提升了聚烯烃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还减少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对于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新兴产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聚烯烃技术的发展仍有一些难点,如对高端催化剂的选择仍有一定的缺陷,市场需求难于有效掌控等,但相信未来都能顺利通关,实现聚烯烃技术发展的中国速度。
文章来源:化工平头哥 、烯烃产业创新与发展研习社编辑整理